一、史前篇(篮球进入中国-1955)
民国时代,中国没有全国性篮球联赛,除了全运会男篮赛事之外,在历届远东运动会之前有球员选拔赛,虽然以省市为代表队参赛,但并无战绩表流传。
1951年,第一届全国篮排球比赛大会
参赛球队: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、西北、东北、解放军、铁路
赛制:单循环
成绩:
第1:华东队(民国时代老上海队班底)
第2:华北队(民国时代老天津、河北队班底)
第3:八一队(新成立球队)
注:西南队为四川队前身,华东队为上海队前身
1953年,全国四项球类(羽毛球、网球、排球、篮球)运动大会
参赛球队:华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、西北、东北、八一、火车头
赛制:单循环
成绩:
第1:八一队
第2:华北队
第3:火车头
1954年,全国篮球联赛
参赛球队:6支
赛制:单循环
成绩:
第1:天津
第2:西南
第3:上海
第4:华东
第5:中南
第6:东北
1955年,全国篮球联赛
参赛球队:14支
赛制:单循环
成绩:
第1:沈阳部队
第2:东北体院
第3:天津
第4:公安军
第5:广州部队
第6:华东体院
第7:北京部队
第8:西南体院
第9:火车头
第10:南京部队
第11:江苏
第12:中南体院(白)
第13:重庆
第14:江西
注:中南体院(白)为广州部队前身,东北体院为辽宁队前身
二、进入三级联赛时代(56-58)
随着全国各地的篮球专业队伍逐渐增加,各大军区甚至省军区、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行业体协纷纷建立自己的专业篮球队,联赛分级成为迫切需要,从1956年开始,建立了甲乙级联赛系统,在1957年,扩充为甲乙丙三级系统,容纳超过100支球队,因为球队数量庞大,赛制异常庞杂,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1958年丙级联赛,有高达102支球队参加。
1956年
甲级联赛:10队,无降级,单循环赛制
第1:北京
第2:公安军
第3:八一
第4:沈阳部队
第5:沈阳体院
第6:上海体院
第7:天津市
第8:广州部队
第9:北京部队
第10:动力体协
注:沈阳体院为辽宁队前身,上海体院为上海队前身
乙级联赛:40队,三阶段赛制,前两名升级,前14名保留乙级资格
第1:成都体院
第2:上海体院
第3:南京部队
第4:火车头
第5:江苏
第6:贵州
第7:武汉体院
第8:银鹰体协
第9:煤矿体协
第10:黑龙江
第11:公安体协
第12:西安
第13:公路运输
第14:重庆
注:银鹰体协为银行队
1957年
甲级联赛:12队,2队降级,分组单循环赛制
第1:八一(红)
第2:北京
第3:上海(红)
第4:八一(黄)
第5:沈阳部队
第6:沈阳
第7:天津
第8:成都
第9:北京部队
第10:上海(白)
第11:广州部队
第12:动力
乙级联赛:10队,单循环,2队升级,2队降级
第1:江苏
第2:公安
第3:火车头
第4:武汉体院
第5:黑龙江
第6:重庆
第7:西安
第8:煤矿
第9:贵州
第10:公路运输
丙级联赛:40队,2队升级
第1:空军
第2:长春
第3:河北
第4:广州体院
注:广州体院为广东队前身
1958年
甲级联赛:12队,单循环,2队降级
第1:八一
第2:北京
第3:天津
第4:沈阳部队
第5:四川
第6:南京部队
第7:江苏
第8:上海(红)
第9:上海(白)
第10:公安
第11:沈阳
第12:北京部队
乙级联赛:12队,2队升级,2队降级
第1:黑龙江
第2:空军
第3:火车头
第4:长春
第5:动力
第6:西安
第7:广州部队
第8:河北
第9:煤矿
第10:武汉
第11:重庆
第12:贵州
丙级联赛:102队,2队升级
第1:广州一队
第2:冶金
第3:本溪
第4:昆明
注:广州一队为广东队前身
三:进入赛制混乱时代(59-62)
在1959年因大饥饿,三级联赛均停办。
60年恢复甲乙级联赛,但之后乙级联赛停办,而甲级联赛照常举办,讽刺意味的是,61年甲级联赛规定排名后4位降入第二年乙级联赛,但第二年却没有乙级联赛了,而在62年,因为乙级联赛取消,甲级联赛取消降级。
1960年
甲级联赛:23队,两阶段分组循环赛制,3队降级
第1:八一
第2:北京
第3:江苏
第4:前卫
第5:河北(一)
第6:上海(一)
第7:四川
第8:辽宁
第9:吉林
第10:广州
第11:南京部队
第12:北京部队
乙级联赛:90队,4队升级
第1:煤矿
第2:山东
第3:天津体院
第4:一机
第5:上海高校
第6:浙江
第7:重庆
第8:吉林部队
第9:新疆一队
第10:北京体院三队
第11:江西
第12:河南
第13:上海工人
第14:福建
第15:成都部队
第16:本溪
1961年
甲级联赛:20队,两阶段分组循环赛制,4队降级,国家队以北京体院1,2队名义参赛,不计名次
第1:八一
第2:四川
第3:北京青年
第4:江苏
第5:前卫
第6:辽宁
第7:北京部队
第8:黑龙江
第9:天津体院
1962年
甲级联赛:28队,两阶段分组循环赛制,无升降级,国家队以北京体院1,2队名义参赛,不计名次
第1:八一
第2:上海一队
第3:前卫
第4:四川
第5:北京青年
第6:北京部队
第7:河北一队
第8:江苏
第9:广州部队
第10:空军
第11:黑龙江
第12:天津体院
第13:辽宁
第14:广东
第15:吉林
第16:南京部队
第17:八一青年
第18:沈阳部队
第19:湖北
第20:辽宁二队
第21:上海二队
第22:山东
第23:北京工人
第24:西安
第25:河北二队
第26:贵州
四、重回单一级别联赛时代(63、64;73-77)
1963年取消乙级联赛之后,全国联赛重回单一联盟,恢复全国篮球联赛旧称,约40个球队一起比赛,这个情况一直持续了十多年(文革前期国内没有任何全国性篮球赛事)。
1963年:40队
第1:八一
第2:北京青年
第3:空军
第4:四川
第5:前卫
第6:上海一队
第7:河北一队
第8:江苏
第9:沈阳部队
1964年:41队,国家队以北京体院一队名义参赛,不计名次
第1:八一
第2:四川
第3:空军
第4:江苏
第5:前卫
第6:上海一队
第7:辽宁
第8:北京部队
第9:吉林
第10:南京部队
第11:黑龙江
第12:广州部队
第13:广东
第14:沈阳部队
1973年:48队
第1:广州部队
第2:北京
第3:济南部队
第4:吉林
第5:沈阳部队
第6:山东
第7:辽宁
第8:四川
第9:浙江
第10:武汉部队
第11:上海
第12:陕西
第13:河北
第14:湖北
第15:北京部队
第16:铁道兵
第17:江苏
第18:南京部队
第19:福建
第20:湖南
第21:河南
第22:广东
第23:甘肃
第24:新疆
1974年:50队
第1:八一
第2:辽宁
第3:江苏
第4:沈阳部队
第5:上海
第6:广州部队
第7:武汉部队
第8:四川
第9:北京
第10:山东
第11:兰州部队青年
第12:河北
第13:广东
第14:广东青年
第15:吉林(第二阶段弃权)
第16:河南
第17:湖北
第18:济南部队
第19:铁道兵
第20:海军
第21:陕西
第22:北京部队
第23:福建
第24:南京部队
第25:云南
第26:广州部队青年
第27:成都部队
第28:甘肃
第29:山西青年
1976年:46队,因故未进行第二阶段排位决定战。
西安赛区:
第1:八一
第2:黑龙江
第3:济南部队
第4:南京部队
贵阳赛区
第1:北京
第2:吉林
第3:广州部队
第4:河北
唐山赛区
第1:辽宁
第2:上海
第3:四川
第4:武汉部队
韶关赛区
第1:沈阳部队
第2:湖北
第3:广东
第4:安徽
1977年:49队
第1:武汉部队
第2:济南部队
第3:沈阳部队
第4:北京部队
第5:福建
第6:上海
第7:湖北
第8:广东
第9:辽宁
第10:北京
第11:四川
第13:黑龙江
第14:山东
第15:广西
第16:安徽
第17:兰州部队
第18:昆明部队
第19:南京部队
第20:广州部队
第21:空军
第22:工程兵
第23:内蒙古
第24:吉林
第25:江苏
第26:铁道兵
第27:河北
第28:福州部队
第29:新疆部队
第30:新疆
第31:湖南
第32:浙江
第33:天津
第34:云南
第35:甘肃
第36:河南
第37:江苏青年
第38:公安
第39:第二炮兵
第40:江西
第41:成都部队
第42:陕西
第43:山西
第44:海军
第45:黑龙江青年
第46:青海
第47:宁夏
第48:西藏
第49:贵州
注:因八一缺席排位赛,故空缺第12名。
五、再度恢复三级联赛时代(78-79)
1977年全国篮球联赛有高达49支球队参加,随着全国经济状况好转,联赛分级势在必行,在1978年恢复了中断十余年的三级联赛,甲级队伍为16支,乙级队伍为16支;其余为丙级队。在79年甲乙级名额都各自有所增加。
1978年
甲级联赛:18队(16队+排位赛阶段增加从乙级升上的2队),4队降级
第1:武汉部队
第2:沈阳部队
第3:上海
第4:北京
第5:辽宁
第6:湖北
第7:黑龙江
第8:济南部队
第9:广东
第10:八一(未参加排位赛,保留排位赛最后一名名次)
第11:江苏
第12:四川
第13:南京部队
第14:福建
第15:北京部队
第16:广西
第17:山东
第18:安徽
乙级联赛:16队(第二阶段2队升甲级,丙组前两名递补参赛),2队升级(直接参加78年甲级联赛),2队降级
第1:河北
第2:广州
第3:吉林
第4:福州部队
第5:昆明部队
第6:新疆部队
第7:新疆
第8:工程兵
第9:空军
第10:内蒙古
第11:海军
第12:铁道兵
第13:河南
第14:兰州部队
第15:浙江
第16:湖南
丙级联赛:16队,2队升级
第1:成都部队
第2:天津
第3:公安
第4:甘肃
第5:江苏二队
第6:上海二队
第7:第二炮兵
第8:陕西
第9:江西
第10:山西
第11:辽宁二队
第12:云南
第13:青海
第14:北京体院
第15:西藏
第16:贵州
第17:宁夏
1979年
甲级联赛:20队,4队降级(第二阶段降级队不参赛,乙级2支升级队参赛)
第1:北京
第2:沈阳部队
第3:武汉部队
第4:辽宁
第5:四川
第6:上海
第7:湖北
第8:(空缺)
第9:广东
第10:北京部队
第11:济南部队
第12:江苏
第13:吉林
第14:铁道兵
第15:南京部队
第16:福建
第17:广州部队
第18:河北
乙级联赛:18队,2队升级,3队降级
第1:黑龙江
第2:山东
第3:空军
第4:安徽
第5:广西
第6:天津
第7:工程兵
第8:兰州部队
第9:海军
第10:福州部队
第11:陕西
第12:湖南
第13:新疆部队
第14:昆明部队
第15:公安
第16:新疆
第17:广东青年
第18:上海青年
丙级联赛:23队,2队升级
第1:内蒙古
第2:北京体院
第3:二炮
第4:成都部队
第5:山西
第6:南宁
第7:河南
第8:浙江
第9:辽宁二队
第10:基建工程兵
第11:云南
第12:江苏
第13:成都
第14:江西
第15:河北二队
第16:西藏
第17:吉林二队
第18:甘肃
第19:上海二队
第20:贵州
第21:宁夏
第22:青海
第23:重庆
六、丙级联赛消亡,维持两级联赛时代(1980-1995)
随着甲乙级联赛规模的扩大,丙级联赛渐渐沦为鸡肋而停办,之后全国大致保持着甲级队16支左右,乙级队40支左右的规模,直到职业联赛创办。
1980年
甲级联赛:16队,4队降级
第1:湖北
第2:江苏
第3:上海
第4:北京
第5:北京部队
第6:沈阳部队
第7:四川
第8:辽宁
第9:黑空军
第10:广东
第11:八一(未参赛,保留名次)
第12:济南部队(未参赛,保留名次)
第13:武汉部队
第14:铁道兵
第15:吉林
第16:山东
乙级联赛:45队,4队升级
第1:南京部队
第2:安徽
第3:陕西
第4:空军
第5:天津
第6:广西
第7:公安
第8:湖南
第9:河北
第10:新疆
1981年
甲级联赛:16队,4队降级
第1:八一
第2:北京
第3:上海
第4:北京部队
第5:广东
第6:四川
第7:南京部队
第8:辽宁
第9:湖北
第10:沈阳部队
第11:空军
第12:江苏
第13:沈阳部队
第14:湖北
第15:陕西
第16:安徽
乙级联赛:41队,4队升级
第1:广州部队
第2:武汉部队
第3:浙江
第4:天津
第5:江西
第6:河南
第7:贵州
第8:四川
第9:北京体院
第10:陕西
1982年
甲级联赛:15队,3队降级(本次比赛开始设三分线)
第1:上海
第2:广东
第3:济南部队
第4:南京部队
第5:吉林
第6:北京部队
第7:广州部队
第8:北京
第9:空军
第10:辽宁
第11:福建
第12:黑龙江
乙级联赛:40队,4队升级
第1:湖北
第2:海军
第3:沈阳部队
第4:山东
第5:河北
第6:上海工人
第7:陕西
第8:辽宁
第9:河南
第10:新疆
注:降级队不参加排位赛
1983年
甲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第1:八一
第2:辽宁
第3:济南部队
乙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1984年
甲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第1:八一
第2:辽宁
第3:济南部队
乙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1985年
甲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第1:八一
第2:济南部队
第3:南京部队
乙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1986年
甲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第1:八一
第2:南京部队
第3:陕西
乙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1987年
甲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乙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1988年
甲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第1:辽宁
第2:河北
第3:南京部队
乙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1989年
甲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第1:辽宁
第2:八一
第3:南京部队
乙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1990年
甲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第1:河北
第2:八一
第3:辽宁
乙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1991年
甲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第1:辽宁
第2:八一
第3:南京部队
乙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1992年
甲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第1:辽宁
第2:八一
第3:前卫
乙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1993年
甲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乙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1994年
甲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第1:八一
第2:辽宁
第3:前卫
乙级联赛:参赛队不详
七、职业化雏形,甲级联盟分级时代(1995-1996)
通过1995年八强赛以及乙级联赛,选拔出12支参加首届甲A联赛联赛的队伍,通称CBA联赛,原有的甲级约20支球队从此分成两级,第二级称甲B。
1995年
甲级八强赛:前6名获CBA参赛资格
第1:八一
第2:辽宁
第3:前卫
第4:北京
第5:济南军区
第6:南京军区
第7:吉林
第8:广州军区
甲乙级升降赛:前4名获CBA参赛资格
第1:山东
第2:沈阳军区
第3:江苏
第4:浙江
乙级联赛:前2名获CBA参赛资格
第1:广东宏远
第2:空军
第3:广东
第4:上海
第5:四川
第6:湖北
第7:河北
第8:河南
第9:黑龙江
第10:天津
第11: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俱乐部
第12:新疆
第13:福建
第14:陕西
1995-1996赛季
CBA:12队,2队降级
第1:八一
第2:广东宏远(由广东省队和广东宏远俱乐部合并)
第3:北京
第4:辽宁
第5:山东
第6:浙江
第7:济南军区
第8:沈阳军区
第9:空军
第10:江苏
第11:南京军区
第12:前卫
七、昙花一现的双联盟并立时代(1996-1997)
商业化联盟CNBA吸纳了8支无法打上CBA的部分甲B和乙级强队,另组联盟,但只维持了一个赛季,对于联赛赛制没有太大影响。
1996年:乙级联赛
第1:四川
第2:上海
1996-1997赛季CBA:12队,2队降级
第1:八一
第2:辽宁
第3:广东
第4:山东
第5:江苏
第6:上海
第7:空军
第8:沈阳军区
第9:北京
第10:四川
第11:浙江
第12:济南军区
CNBA:8队,无升降级
第1:吉林虎(吉林省队)
第2:广州粤风(前卫队)
第3:北京京师(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俱乐部)
第4:河南雄狮(河南省队)
第5:上海交大南洋(不知道是什么)
第6:湖北黄鹤(湖北省队)
第7:天津港湾开拓者(天津市队)
第8:福建飓风(福建省队)
八、实质性的三级联盟复辟时代(1997-2004)
第一级联盟就是通称的CBA,为主客场循环结合季后赛赛制,规模初为12支,在2004年为14支。
第二级联盟为甲B联赛,可聘请外援,规模约为6-8支。
第三级联盟为乙级联赛,无外援,规模变幻莫测,参赛队时多时少。
1997年甲B联赛:
1997-1998赛季CBA:12队,2队降级
第1:八一
第2:辽宁
第3:山东
第4:北京
第5:上海
第6:广东
第7:江苏
第8:济南
第9:浙江
第10:空军
第11:沈阳
第12:四川
1998年甲B联赛:
1998-1999赛季CBA:12队,2队降级
第1:八一
第2:辽宁
第3:广东
第4:北京首钢京师(由北京市队和京师俱乐部合并)
第5:山东
第6:上海
第7:北京奥神
第8:浙江
第9:吉林
第10:江苏
第11:济南军区
第12:四川(违规舞弊,从第10降至第12)
1999年甲B联赛:
1999-2000赛季CBA:12队,2队降级
第1:八一
第2:上海
第3:广东
第4:山东
第5:北京
第6:前卫奥神(由前卫队和奥神俱乐部合并)
第7:辽宁
第8:江苏
第9:浙江
第10:吉林
第11:湖北
第12:南京
2000年甲B联赛:
2000-2001赛季CBA:12队,2队降级
第1:八一
第2:上海
第3:北京
第4:吉林
第5:辽宁
第6:广东
第7:北京奥神
第8:江苏
第9:山东
第10:浙江
第11:济南军区
第12:沈阳部队
2001年甲B联赛:
2001-2002赛季CBA:13队,2队降级
第1:上海
第2:八一
第3:吉林
第4:山东
第5:北京
第6:浙江
第7:广东
第8:新浪狮(原台北宏国)
第9:江苏
第10:陕西
第11:辽宁盼盼
第12:北京奥神
第13:深圳润迅
2002年甲B联赛:
2002-2003赛季CBA:14队,2队降级
第1:八一
第2:广东
第3:吉林
第4:北京
第5:新疆广汇
第6:山东
第7:浙江
第8:北京奥神
第9:江苏
第10:上海
第11:辽宁
第12:陕西
第13:新浪狮
第14:香港飞龙
2003年甲B联赛:
2003-2004赛季CBA:12队,2队降级
第1:广东
第2:八一
第3:江苏
第4:吉林
第5:新疆广汇
第6:山东
第7:北京奥神
第8:陕西
第9:上海
第10:北京
第11:浙江
第12:辽宁
九、次级联赛合并,无升降级时代(2004-至今)
CBA规模日益扩大,吸纳了大多数甲B强队之后,在2004年正式取消升降级,改为准入制评估决定联赛成员。与此同时乙级联赛日趋鸡肋,在2004年与甲B联赛合并,改称CBL,后更名为NBL。NBL球队目前数量约为20支左右,内部分成两级,第一级为12支,实行主客场双循环结合季后赛赛制;第二级为赛会双循环制。
2004年CBL:1队通过准入制进入CBA
第1:云南红河(晋升CBA)
第2:东莞新世纪
2004-2005赛季CBA:14队,无升降级
第1:广东
第2:江苏
第3:八一
第4:云南红河
第5:辽宁
第6:北京
第7:新疆广汇
第8:吉林
第9:广东
第10:陕西
第11:河南仁和
第12:山东
第13:浙江
第14:福建
2005年NBL(原CBL):1队通过准入制进入CBA
第1:东莞新世纪(晋升CBA)
第2:浙江广厦
第3:天津
2005-2006赛季CBA:15队,无升降级
第1:广东
第2:八一
第3:北京
第4:江苏
第5:新疆广汇
第6:云南红河
第7:辽宁
第8:吉林
第9:上海
第10:福建
第11:浙江
第12:山东
第13:陕西
第14:东莞新世纪
第15:河南
2006年NBL:1队通过准入制进入CBA
第1:浙江广厦(晋升CBA)
第2:天津
2006-2007赛季CBA:16队,无升降级
第1:八一
第2:广东
第3:江苏
第4:浙江万马
第5:福建
第6:辽宁
第7:上海
第8:山东
第9:北京
第10:新疆广汇
第11:吉林
第12:东莞新世纪
第13:陕西
第14:浙江广厦
第15:山西中宇(原河南)
第16:云南红河
2007年NBL:
第1:天津
第2:佛山凤铝
第3:青岛双星
2007-2008赛季CBA:16队,无升降级
第1:广东
第2:辽宁
第3:江苏
第4:东莞新世纪
第5:山东
第6:八一
第7:福建
第8:浙江广厦
第9:北京
第10:浙江万马
第11:新疆广汇
第12:云南红河
第13:上海
第14:吉林
第15:陕西
第16:山西中宇
2008年NBL:2队通过准入制进入CBA
第1:佛山凤铝
第2:天津(晋升CBA)
第3:青岛双星(晋升CBA)
2008-2009赛季CBA:18队,无升降级
第1:广东
第2:新疆广汇
第3:江苏
第4:东莞新世纪
第5:陕西
第6:福建
第7:浙江广厦
第8:山东
第9:北京
第10:山西中宇
第11:八一
第12:辽宁
第13:吉林
第14:浙江万马
第15:青岛双星
第16:天津
第17:上海
第18:云南红河
2009年NBL:
第1:东莞柏宁
第2:广州自由人
第3:江苏同曦
2009-2010赛季CBA:17队,无升降级
第1:广东
第2:新疆广汇
第3:浙江广厦
第4:上海
第5:辽宁
第6:江苏
第7:福建
第8:八一
第9:山东
第10:浙江万马
第11:东莞新世纪
第12:天津
第13:吉林
第14:山西中宇
第15:北京
第16:青岛双星
第17:陕西
2010年NBL:
A组:2队降级
第1:江苏同曦
第2:广州黄埔
第3:广州自由人
第4:东莞柏宁
第5:四川
第6:杭州永通
第7:辽宁三沟
第8:沈阳东进
第9:河南
第10:黑龙江
B组:河北清泉、香港新丽宝、安徽九方、山西圣奥、广西、宁夏哈纳斯、辽宁三沟、湖北等
2010-2011赛季CBA:17队,无升降级
第1:广东
第2:新疆广汇
第3:东莞新世纪
第4:江苏
第5:浙江稠州(原浙江万马)
第6:浙江广厦
第7:八一
第8:北京
第9:山西中宇
第10:辽宁
第11:山东
第12:上海
第13:吉林
第14:佛山龙狮(原陕西)
第15:青岛双星
第16:福建
第17:天津
2011年NBL
A组:2队降级
第1:江苏同曦
第2:广州黄埔
第3:东莞柏宁
第4:四川
第5:宁夏哈纳斯
第6:沈阳东进
第7:广州自由人
第8:河北清泉
第9:黑龙江
第10:杭州永通
B组:2队升级
第1:南京军区
第2:香港新丽宝
第3:河南
其余参赛队:黑龙江、河南、广西、辽宁三沟(阜新篮校俱乐部)、山西圣奥
综述:
甲级联赛:56,57,58,60,61,62(无升降级),78,79,80,81,82,至1995年
甲级A组联赛(通称CBA):1995年至今
甲级B组联赛:1996-2003年
乙级联赛:56,57,58,60,78,79,80,81,82,至2003年
丙级联赛:57,58,78,79
NBL联赛(前期称CBL):2004年至今
评论